打造職教精準扶貧新品牌
(“一家一”項目公益伙伴長沙市洗心禪寺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葉鐵華一行走訪慰問炎陵縣職業技術學校受助學生張偉婷的家庭。譚圣林 供圖)
湖南省“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為總遵循,按照中華職教社全國總社溫暖工程戰略實施,湖南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戰略部署,湖南省委統戰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戰略發展,設計實施的一個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項目。
項目以貧困地區、民族地區、農村地區貧困家庭為主,每戶資助一個孩子兩年4000元學費,幫助其完成兩年職業院校學習、一年企業頂崗帶薪實習并推薦就業,以此實現“資助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達到教育扶貧、精準脫貧、同步小康的目的。
搭建了一個好平臺。本工程由湖南省委統戰部、省教育廳、省扶貧辦牽頭,湖南中華職業教育社、湖南省溫暖工程基金會具體組織,于2012年啟動實施。通過“一家一”這個平臺,形成多方共贏格局。民主黨派、工商聯、職教社聯系了社會,展現了作為;統戰部門凝聚了人心,匯聚了力量;教育部門發展了教育,培養了人才;非公企業承擔了責任,儲備了技工;黨外干部了解了民情,得到了鍛煉;寒門學子掌握了技能,走出了大山;貧困家庭堅定了信心,加快了脫貧。
成立了一個好班子。成立了由統戰、教育、扶貧、民主黨派、職教社、基金會組成的“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領導小組,既分工又協作: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教育部門加強實施學校業務管理和指導,安排工作經費;扶貧部門做好資助對象資格審核把關;民主黨派動員黨派成員募集資金參與,對項目班進行全過程指導和監督;項目辦公室湖南中華職業教育社負責日常工作;湖南省溫暖工程基金會依法依規統籌管理資金。
形成了一種好模式。項目實施7年來,共吸引163家公益伙伴、128所優質職業院校參與,共籌措資金1.9億余元,資助學生4.3萬余人,帶動4.3萬個貧困家庭加快脫貧。探索形成了“統戰教育扶貧牽頭、部門黨派多方聯動、社會各界積極捐資、校企工學有機對接”的項目模式。
制定了一套好辦法。一是通過省委統戰部、省教育廳、省扶貧辦三家牽頭單位聯合下發了《湖南“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實施方案》文件,總領項目實施。二是出臺了《湖南“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實施管理辦法》《湖南“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項目實施學校管理辦法》,規范項目操作。三是制定了《湖南“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項目督導辦法》,加強項目督導。
堅持了一個好舉措。利用中華職教社全國總社下達的有限資助計劃,撬動無限大的社會資金。通過這一舉措,建立起黨派上下支持推動、黨內黨外同心齊動、省內省外廣泛發動、線上線下協調互動的良性運作機制。
深化了一個好理念。湖南“一家一”項目注重借勢造勢、借力使力,將省內外、海內外、統戰系統內外等各方資源和力量整合到項目實施上來,做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場地出場地、有崗位出崗位,有朋友發動朋友,能參與監督的參與監督,能宣傳的宣傳,能爭取黨委、政府支持的爭取支持,同心同力把項目打造成為全省“同心工程”的重要品牌,深化了同心理念。
倡導了一種好風尚。項目從啟動至今,緊扣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要求;緊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造福,成為各實施單位開展政治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生動案例,成為社會各界傳送溫暖、傳播愛心、傳遞力量、傳達關懷的生動實踐。
培養了一批好人才。一是適應新常態市場轉型需求培養了一批有技能、會感恩、能吃苦的實用型人才。廣泛凝聚社會力量,共同關注精準扶貧、關心職業教育、關愛職教學子,共同為受助者的學習指導、心理輔導、就業引導傾心、傾力、傾情,共同培養新時代德技并重、手腦并用、知行并舉的應用型、技能型、復合型人才。受助學生實習就業后,80%的學生每月能向家中寄回1000—3000元不等的工資,給家庭脫貧以最有力、最有效支持。二是適應新時期統戰工作要求,培養了一批黨外代表人士。幾年來,通過項目平臺,不僅物色和發現了黨外代表人士及后備人選1000余名,而且針對扶貧攻堅、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區域經濟提交了一大批高質量的提案、議案。三是適應新形勢組織建設要求培養了一批黨政機關干部。統戰、教育、扶貧等黨政部門干部在項目實施中投身教育精準扶貧,密切聯系基層群眾,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傳遞好聲音,激發正能量,組織管理、協調配合等各方面能力水平得到提升。
贏得了一片好聲譽。本工程通過一體推進扶貧、扶志、扶智,提升資助水平,提升學生能力,提升幫扶實效,提升品牌效應,不斷提升湖南統戰、教育參與脫貧攻堅的貢獻度,使社會公平得到彰顯,社會風氣得到洗禮,社會和諧得到加強,成為一項惠及百姓、功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特別提醒:為防止受騙,外地學員到后請直接與我們聯系,不要輕信不明身份者,以免上當受騙!